作者 |

鄭毓瑜(女學學誌主編)、成令方(女學學詩書評主編)

摘要 |

本期「校園空間的性別經驗」共收錄了三篇專題論文,陳芬苓的〈宰制與抗拒:一所以科技主導之大學校園所做的性別觀察〉以元智大學為例,說明校園空間中,性別權力的宰制與抗拒其實是並行的。此一以科技主導、理工為主的大學校園,雖呈現出更為明顯的男性思維與父權式的監控、也不斷重製性別刻板印象,但相較於中、小學生而言,大學生較具有思辨批判的能力來反抗教育體制的性別宰制。國內關於教育場域中的性別議題,多以中小學校園作為研究對象,對於大專院校的討論較為缺乏,陳芬苓之文於此特別具有意義。而黃惠琴的〈女教師與女學生的空間識覺研究——以高雄市的高中為例〉一文,則以三所高中作為觀察對象,說明女教師與女學生對於習以為常的生活情境所具有的感覺,往往是受到社會規範的影響;黃惠琴並進一步解析校園空間的配置或區隔,其背後所隱含的社會身分或階級間的權力關係。此外,由林宇玲所撰寫的〈性別角度探討偏遠地區學童的網頁製作〉一文,分析烏來地區國小五年級學生的網頁製作學習過程,其實是受到電腦教室的氣氛、性別偏見、軟體及影視的商業文化等力量的交錯影響。即使女學生獲得相同機會來使用網路資源,但在面對以男性為主的競爭與攻擊文化之下,她們仍然無法在個人網頁上暢所欲言。林宇玲之文藉由網頁製作的學習活動或成果實踐,以析論教室空間乃至於網路世界的性別差異經驗,可以與其他兩篇著重校園環境的討論做相互呼應與補充。

  本期還有兩篇研究論文,吳秀瑾的〈依靠與平等:論Kittay愛的勞動〉一文,首先肯定Eva Feder Kittay主張以依靠為主的關懷,是關懷倫理發展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藉此進一步呼籲社會公民必須提供照顧者充分的支援,使其有能力保護依靠者,吳秀瑾之文相當發人深省。張世澤的〈台灣天主教傳教協進會中女性地位之研究:新竹市的個案分析〉一文,以新竹地區傳教協進會為個案分析,說明女性教友積極從事復振天主教信仰的實踐工作,企圖理解這些女性的主觀經驗與制度性地位,以及其在個人宗教感知與教會公共規範之間的互動關係。另一方面,在晚近社會價值鼓勵個人脫離制度束縛的浪潮下,作者亦試圖揭示天主教會如何適應來自於政治、經濟與社會方面的新發展。
  由於近幾年來很多研究所學生都以「外籍配偶」及其相關議題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上網搜尋而來的資料顯示,自1999年起迄今,此議題已有171篇博碩士論文出爐,該領域是以相當驚人速度在發展。邱琡雯(2003)的《性別與移動:日本與台灣的亞洲新娘》是繼夏曉鵑(2002)的《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之後的一本學術著作。夏曉鵑的著作已經被多次評論,但是針對邱琡雯的專書卻未見片段深度書評。因此,本期書評單元由對此一議題有相當研究的林津如來進行深度評論,希望能對此正在蓬勃發展的領域能有一些指標性的作用。

全文下載

編輯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