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黃長玲

摘要 |

編輯報告

自1997年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後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設立開始,台灣的性別平等教育逐漸進入學校體制生根成長。2004年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後,性別平等價值正式成為校園生活或是學校建制的一部份。本期的三篇專題研究討論,既是對性別平等教育現場的研究,也蘊涵了對於目前性別平等教育進程的反省。專題主編蘇芊玲教授是國內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推手之一,從1990年初期參與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對國小教科書內容的檢視,到擔任多屆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乃至於結合國內各級學校教師,創立「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蘇芊玲教授對於台灣性別平等教育政策的倡議、參與及監督,可說是無役不與。也因此,女學學誌很榮幸能邀請她策畫本期的專題。從專題說明中,讀者不但能簡潔清晰地理解性別平等教育在台灣的發展,相信也更能掌握於三篇專題討論在知識與實務上的意義。

本期的兩篇研究論文分別探討女性檢察官的職場處境,以及香港電影中關於中國女性的敘事。司法體系中的性別平等問題,近年為社會各界關注的議題。成令方與莊玲如的研究,呈現傳統上非常陽剛的職場中,女性檢察官如何面對自己的性別處境,如果透過各種方式協商自己作為女性的社會身份以及作為檢察官的職業身份。女性進入陽剛職場是性別平權持續開展的過程中,必然存在的現象,也因此,這篇文章不僅對理解檢察官的職場處境別有意義,也呈現出女性與職場的性別協商所存在的一般性課題。

香港和中國的關係在日趨緊密的過程中,也日趨緊張。從中國遊客與香港居民的衝突,到中國對香港的政策所引起的相關抗爭,都顯示出中港關係的持續變動。黃宗儀以香港電影中關於中國女性的形象作為出發點,指出香港電影中中國女性由妓女變成妻子與母親的過程,也透露了中港關係的持續變動中,香港如何書寫自己。性別關係的呈現正是政經體制變動的隱喻,黃宗儀的文章不僅是性別與文化研究的成果,也對當代中國及香港研究具有深刻的意義。

本期的研究討論是從文學作品中主婦偵探的角色轉變,來與女性主義運動及思潮進行對話。從施舜翔的討論中,可以看出這些文學作品,不僅處理女性如何理解自己的自我形象,也觸及女性主義議題的演變。從主婦角色的自我理解到對家務分工的態度,乃至於自身與時尚的關係,當女性以其對環境的敏銳開始扮演起偵探角色時,這些性別議題仍然處處相隨。

本期是女學學誌第30期,所謂「三十而立」,這本刊物多年來匯聚了許多編者及作者的心血,共同為台灣的婦女與性別研究而努力。希望在未來的歲月中,《女學學誌》的編輯與出版能持續見證台灣性別知識社群的成長與茁壯。

主編 黃長玲 謹誌

全文下載

編輯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