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黃長玲(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摘要 |

本期的專題是「校園中的性別實踐」,兩篇專題論文所處理的議題和場域並不相同,但都是性別研究或性別平權運動中,持續被關注的焦點。「性別融入教學」是台灣性別平等教育的核心進程。自1997年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成立以來,2001年暫定課綱開始採用,乃至於2004年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之後,性別究竟如何融入教學,「融入」的概念及實作究竟有什麼樣的變化,一直缺乏較為具體的研究。王儷靜的文章,透過對政策與文獻的追索,以及對教師在教學現場的經驗訪談,勾繪出過去十餘年來,在中小學中許多老師將性別平權價值融入教學的基本樣貌。她的作品呈現了目前性別融入教學的多元取徑,可以融入課程也可以融入教學,可以是計劃性的融入,也可以是隨機性的融入,雖然某些科目比其他科目難以融入,但是關鍵終究是在教師本身對於性別概念的掌握與理解。

  相較於中小學課程或教學現場中融入性別概念,大學中無性別廁所的建置,不但是校園中的性別實踐,也是對重要性別平權運動進程的回應。然而從彭渰雯、林書伃及畢恆達針對世新大學所做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無性別廁所的設置,終究會受到使用者本身性別經驗的影響,也因此會出現男女性使用比例懸殊的情形。該文最後的政策建議,是在男女廁所之外,使用者有第三個選擇,才能真正達到性別友善的效果。以近年國內公共空間與公共建築的規劃設計而言,似乎是符合這個方向的,但是就各級學校的校園而言,似乎仍有許多努力空間。

  專題論文之外的另一篇研究論文,是關於日本漫畫中的BL 現象。以男男戀為主題的日本漫畫的主要閱讀者其實是異性戀女性,此一現象本身就很值得探討。有別於過去的作品將此一現象理解為酷兒閱讀策略,張瑋容以BL 漫畫中最重要的元素「妄想」為基礎,分析女性如何建立另類情慾實踐的經驗。無論是就題材或是分析角度而言,都是國內性別研究領域中較少見的作品。日本漫畫的影響力早已進入英語或其他語言的社會,但是至少就英語作品而言,分析BL 漫畫的作品還很少見。因此,這個文類也許在未來有可能引起更多的知識關注。

  本期的研究討論是非常具有實踐性的作品。陳金燕從國際性別進程的角度出發,精準的將民俗資產的性別平權檢視,視為聯合國性別進程與婦女人權公約落實的重要工作。全文透過深入訪談及座談,不但對七項指定民俗進行了性別檢視,也透過檢視過程,而提出性別檢視的指標。此一作品不但有知識上的意義,也有非常明確的政策貢獻。女性主義在許多國家都曾被視為或是仍被視為某種外來文化,原因無他,因為幾乎所有的文化傳統有相當強烈的父權價值。在性別平權價值逐漸普世化的今天,以性別平權的角度來檢視民俗資產,也就理所當然的是重要的工作。只要政府或保存團體本身願意,這篇文章所提出的指標,對於我國傳統文化的維護、創新與再生都會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

  本期我們在編輯上也有一項重要的改變。自27期以後,有鑒於國內學者常引用翻譯作品,而華文世界中,針對重要的外語作品,有時會有不同的譯本,翻譯品質也有參差不齊的現象,因此本刊在編輯體例上對於作者所援引的翻譯作品,一直將其視為獨立的作品。也因此,雖然我們知道國際慣例是以原作為主,但是過去我們在參考文獻中,是將翻譯作品作為參考文獻的主要作品,也在文章內文的插註格式中呈現作者所引用作品為翻譯作品。然而,在讀者提出建議及編委會反覆討論後,我們決定更改內文插註的格式,使得作者引用翻譯作品的情形仍然在插註中呈現,但是在參考文獻的部份,則回歸國際慣例,將原作視為主要作品。這個體例變動,看似小事,但是對於學術期刊的編輯而言,卻是重要的改變,因此必須向讀者說明。

全文下載

編輯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