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議題書籍分享:從《關於女兒》,看「家」與「家人」關係如何重新定義】#好文分享

#如何看待父母的恐同焦慮
「家長原本是教導孩子知識的啟蒙者,但在同性戀這件事上,因為同性戀的社會汙名,與同性戀有關的知識不被當作知識,因此家長沒辦法對此擁有健康的求知欲,更沒辦法接受位置倒過來,在事到臨頭(發現孩子是同性戀時),才被自己的同志孩子所「啟蒙」,我認為是因為這樣,理解和溝通才變得如此困難。」

#正常不該只有一種樣子
「隨著故事情節推移,母親的恐懼一一被指認、被拆解與「命名」,使得她有機會「增能」,長出不一樣的視野與行動力,不再別無選擇的站在社會既有規範的那一邊。雖然母親並不確定她是否真有一天能「理解」女兒的世界(她認為這理解會是「奇蹟」),但在我看來,她已經不再是那個只想要女兒長成她想要的模樣,過著她理想的「正常」人生的母親了。」

——以上文字摘自文章

#金惠珍 #關於女兒

女兒帶女友回家住,一個母親如何從擔憂到理解?──許秀雯讀《關於女兒》

關於女兒 2018年11月24日,反同公投綁大選結果出爐後,我帶著複雜的心情在飛機上看完南韓小說家金惠珍的《關於女兒》,心裡覺得這本書在此刻出版不但是一個有意思的時機,更幾近是一帖苦口…


Source

好文分享女兒帶女友回家住,一個母親如何從擔憂到理解?──許秀雯讀《關於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