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污名〕
女權主義者不得不與歧視性的性別偏見鬥爭,後者基於本質性的假設,堅持女性應順從專門針對她們的一些行為規範和道德標準,例如「賢慧」、「乖巧」、「保養外表」、「貞潔」以及「及時」結婚等等。反抗規制和追求自由選擇是中國青年女性加入女權主義的一種重要動力。
青年女權行動派針對性別規範和性別汙名而開展的活動往往具有很強的諷刺意味,其目的是曝光荒謬。在這些公開活動周圍,集結了許多自發或自覺的論述。而另一方面,反對女性在性、氣質、婚姻及生活方式方面擁有充分自由的言論,也層出不窮,因此雙方經常展開對辯。重要的是,通過這種辯論,更多女性明確了她們的立場,而辯論的規模也因此越來越大。
這並非口水戰,偏見為歧視性的政策提供了輿論的保護傘,所以辯論與推動政策密切相關。另外,所有這些活動並非女性專利,男性志願者也加入進來,並留下了堅定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