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研縱橫》第114期編輯室手記

  在2017年發端於美國社群媒體的#MeToo運動展開之後,《婦研縱橫》曾在第108期製作「女性主義與性暴力」專題,探討父權體制下的刻板印象所造成的性暴力、「違反意願模式」到「積極同意模式」的轉變,以及家庭暴力中常被忽視的「經濟暴力」等議題。這些都是重要且值得持續反思的性別議題。相隔三年,# MeToo運動已在全球各地開花結果,我們重訪「積極同意」的主題,以對此性侵害修法倡議取徑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我們很榮幸邀請到李佳玟教授(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擔任本期專題的主編,為我們規劃了五篇從不同面向探討積極同意議題的論文,展現此議題在觀點與學科角度的差異性。李佳玟是積極同意的積極倡議者,她所撰寫的導言為五篇論文提供概覽,也精要地闡明積極同意的法學內涵與女性主義意義。沈秀華(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李佩雯(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教授)與王儷靜(屏東大學教育學系教授)的論文,皆強調積極同意概念不只是一個法學上的概念,而且為改寫親密關係腳本(沈秀華)、改革親密關係溝通實踐(李佩雯)、強化情感教育(王儷靜)提供了重要的資源。而戴郁芳(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與蕭宏祺(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教授)則分別由基進女性主義與酷兒同志研究的觀點對積極同意提出不同意見,說明「同意」(consent)概念為何不適合作為性侵害的要件(戴郁芳),以及積極同意模式與酷兒同志社群性文化的扞格不入(蕭宏祺)。我們期待本期專題豐富多樣的討論能有助於臺灣的性侵害法律與社會文化改革。

More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Source

好文分享《婦研縱橫》第114期編輯室手記   在2017年發端於美國社群媒體的#MeToo運動展開之後,《婦研縱橫》曾在第108期製作「女性主義與性暴力」專題,探討父…